攝影/離機閃與偏光鏡的併用探討 | ||||||
‧DCView數位視野 2010/07/07 | ||||||
儘管許多攝影師將「離機閃+偏光鏡」的運用視為較難控制、變因較大的情況,但很多時候,我們無法避免此一應用,這包含了:想要讓天空的層次更好、藍天更藍,或是濾掉玻璃或水面的反射。 加上「偏光鏡」仍是帶景人像的重要手段。 | ||||||
作者:DCView HerbHou 儘管許多攝影師將「離機閃+偏光鏡」的運用視為較難控制、變因較大的情況,但很多時候,我們無法避免此一應用,這包含了:想要讓天空的層次更好、藍天更藍,或是濾掉玻璃或水面的反射。 加上「偏光鏡」仍是帶景人像的重要手段。 當然,「偏光鏡」會影響進入鏡頭的光量,但這通常反而會有些優點: ■在艷陽天,為了得到更低的快門,例如,至少控制在閃光燈快門同步以下,減少進入鏡頭的光量,是有利的。 ■或者,減少進入鏡頭的光量時,我們得以開更大的光圈 :) 會較困擾的應該是陰天、微光...等光線不足時,但此時就不會加偏光鏡了呢 :) 以筆者平常拍攝時,M 模式控制相機,M 模式控制閃光燈,並用「離機閃+偏光鏡」的步驟如下- 1. 對場景測光,得到正常或是較 Under 的相機設定值。 2. 加上或轉動偏光鏡之後,相機的設定值可能會需要再加一點點曝光,例如 F8--> F6.3。有時是動快門,1/250s --> 1/180s 。有時是動 ISO ,目的都是為了補償損失的光量。 3. 閃光燈的出力仍可以維持不變。 所以,M 模式下的情況其實是很單純的,只需要再調整一次相機的曝光組合,場景、閃光燈的因素,因為是同時受偏光鏡影響的。調過機身,不需要同時又去動閃光燈的設定 ( 除非閃光燈的距離改變了 )。 不管有沒有加上偏光鏡,閃光燈帶景人像,機身設定以場景為依據,閃光燈出力以人像主體為依據的原則仍然不會改變。 以下是幾張拍攝例- ▼要讓天空更藍,可以並用「離機閃+偏光鏡」 F6.3, 1/250s ▼ 機身的設定是以場景為依據, 而閃光燈的出力便以人像主體為依據 F6.3, 1/250s 【更多內容請連上《DCView數位視野》】 |
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
離機閃與偏光鏡的併用探討
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
《夜巡林布蘭》
《夜巡林布蘭》是他受邀拍的電影,
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
ArtRage 2
針對油畫特化的軟體,它的油畫效果逼真,不遜於Painter,
油畫筆刷一個,選項三四項,刮刀一個,效果便非常好,
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紙紋,
但ArtRage2的紙紋算入了深度的效果,抹過去的時候,
使用鉛筆和油畫時,都可明顯感覺出來,就像上圖一樣。
使用噴槍或鉛筆的時候,也可以感應到筆的傾斜度和面向。
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
訂閱:
文章 (Atom)